澳洲原始的海洋环境被视为世界上最精美和最大的珍珠的来源。
如今,具有高透明度和泛光(被誉为)的澳洲南洋珍珠几乎只在澳洲出产。只有在具有精品珍珠层的珍珠上才会自然形成表面色泽的独特变幻。来自其它区域的珍珠经过化学和热处理也可能产生类似的效果。
具备商业规模的野生大珠母贝只有在澳大利亚西北部的边远地区才能找到。这些未受污染的母贝海床受到了澳大利亚政府严格的限额捕捞政策的保护。
大珠母贝是一种稀有的、孤独的生物,只有在富含浮游微生物的水域中才能大量生长。它们对于环境条件变化尤其敏感,所以极难养殖。
天然珍珠因为非常稀有,所以价格通常比养殖珍珠高,但评判两者的质量和价值的标准却是一样的。
每颗珍珠都要按照这五品,即光泽、表面、形状、颜色和大小进行分选和评级。但在挑选珍珠时也须切记:珍珠之美—以及珍珠的最终价值—因人而异,毕竟是情人眼里出西施。
光泽 表面 形状 颜色 大小 |
1 / 光泽
珍珠的神奇魔力源于它的光泽。"光泽"一物虽然难以言喻,但却是令人一眼观之,珍珠品质良莠高下立现的最重要的特征。
2 / 表面
表面完美无瑕的珍珠非常罕见。珍珠的品质会受瑕疵的数量和可见度影响。明显的瑕疵会令珍珠的魅力和价值大打折扣
3 / 形状
珍珠的形状不影响其品质,但人们对某种特定形状的珍珠的需求,则会对珍珠的价值造成影响。圆形、泪滴形等呈完美对称形状的珍珠尤为难得,为世人所钟爱;然而,情人眼里出西施,选择什么形状的珍珠毕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形状特征
螺纹形
螺纹形的珍珠表面有一圈或多圈槽环环绕,形状各异,仪态万千。这种独特的造型赋予螺纹形珍珠极富吸引力的个性之美。
科氏珍珠
科氏珍珠是一种没有实体珠核的养殖珍珠。科氏(Keshi)在日语中含义可以直译为"罂粟的种子",用于形容小珍珠。这种稀有的珍珠美丽动人,光彩夺目并且形状各异,备受世人亲睐。科氏珍珠一般只有2毫米至8毫米大小,但偶尔也有较大尺寸的科氏珍珠问世。
4 / 颜色
澳洲南洋珍珠的天然颜色丰富多彩,通常反映的是珍珠贝的折光色彩。对珍珠颜色的选择与对珍珠形状的甄选一样,个人喜好成分很重;人们对某种色调的珍珠的追捧会影响珍珠的价值。澳洲南洋珍珠一般为白色、银色、奶油色或金色,其中以白中带粉色虹彩者最为名贵。
5 / 大小
澳洲南洋珍珠不但拥有非常肥厚的珍珠层,也是所有珍珠中个头最大的 — 通常达到11毫米至16毫米。尺寸超过20毫米的澳洲南洋珍珠可遇不可求,珍贵无比。因为越大的珍珠越稀有,所以珍珠一般以大为贵;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珍珠的大小只是考察其价值的“五品”之一。人们一般以珍珠的宽度(厘米)来衡量珍珠的大小。
澳大利亚南洋珍珠
澳大利亚南洋大珠母贝就是从这样不受污染的原始生态环境中采集而来。
因为实施了有效的限额捕捞制度,加上拥有不受污染的原始生态环境,澳大利亚目前拥有世界上仅存的野生南洋珍珠母贝繁殖的海床。
得益于这些强大的保护措施,一个多世纪以来,澳大利亚珍珠海床比以前更为健康。今天仍能发现极品天然珍珠绝非仅靠运气,还有赖于对现存野生母贝的精心管理和对其天然环境的呵护。这种环保意识贯彻于澳大利亚珍珠业者的经营管理之中。
|